首页 > 2025 > 媒体聚焦 正文

媒体聚焦

【宁夏新闻网】盐碱地如何逆袭成“聚宝盆”?看宁夏农垦的生态循环智慧

稿件来源:宁夏新闻网 发布时间: 2025-08-11 10:06:21

  宁夏新闻网讯(记者 杨兆莲)昔日白茫茫的盐碱荒地,如今已成沃野良田。在贺兰山与黄河交界的宁夏平原,宁夏农垦以科技创新为笔,绘就了一幅“碱滩成粮仓、湿地变金滩”的生态画卷。通过独创的“智能监测+六维协同+智慧管控”治理模式,实现土壤盐分下降26%、节水30%、粮食增产超20%,用全区4%的耕地贡献了10%的粮食产量,走出了一条盐碱地治理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。

  面对盐碱地监测难、治理技术碎片化等挑战,宁夏农垦投入1200万元专项资金,联合科研院所构建盐碱地动态数据库,精准识别土壤盐碱分布与成因。同时,创新将“草奶肉肥”生态循环体系中的粪污资源化还田,既消纳了养殖废弃物,又提升了土壤有机质,实现生态与农业双赢。

  面对不同程度的盐碱地,宁夏农垦团队开出差异化“药方”,形成“工程改良、生物改良、农艺改良、化学改良、精准栽培、智慧农业”六维治理体系。轻度盐碱区采用暗管排盐、滴灌推盐技术,让土壤盐分显著降低,作物增产9%;中度区域施用奶牛场粪污转化的有机肥,盐分下降25.4%,地力提升0.8个等级,实现“以废治碱”;重度区域则深耕种植耐盐作物,使板结土地重现生机,产量提升23%。最令人称奇的是低洼盐碱区的“立体疗法”——稻渔共作系统中,鸭子除草、鱼蟹肥田,沟水循环利用,节水30%,产投比增加28%,年产值超1.2亿元。而荒漠湿地开发文旅产业,沙湖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,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释放。

  同时,垦区以项目为抓手,斥资打造覆盖386个监测站点的“百千万工程”示范区,实时采集气象、土壤、地下水等数据,通过大数据平台智能分析生成盐碱动态图谱,为治理提供精准决策支持,确保“每一寸土地都有最优解”。

  从“生态包袱”到“塞上粮仓”,宁夏农垦以科技解锁盐碱地潜能,不仅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,更探索出“治理-改良-增值”的可持续发展路径,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树立了新标杆。(图片由宁夏农垦集团提供)

>>><<<

友情链接